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病株叶色均褪绿成为浅黄色,叶片变薄,质地较柔软,植株分蘖猛增,呈矮缩丛生状,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染病的植株矮缩不能抽穗;后期染病的发病轻,主要表现为分蘖增多,簇生,个别病株出现高节位分枝,叶片似竹叶状。
形态特征
简称MLO,称类菌原体。病原主要在黑尾叶蝉体内和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发病规律
。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染病后于7月中旬后显症。7月后孵化的叶蝉从早稻田病株上获毒,迁飞到双季晚稻上传毒,引致晚稻发病。越冬代若虫从晚稻病株上获取毒源后越冬。生长后期染病的,产量较少。但染病稻茬长出的再生稻苗或自生稻仍可发病,成为侵染源。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注意结合传毒介体昆虫3种叶蝉生活史预测调整播种和插秧时间,把易染病的苗期与叶蝉活动高峰期调整开。

  可在育秧期、返青分蘖期喷洒杀虫剂,可选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7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