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大豆耙点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叶片染病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斑,浅红褐色,病斑四周多具浅黄绿色晕圈,大斑常有轮纹,造成叶片早落。叶柄、茎染病生长条形暗褐色斑。荚染病,病斑圆形,稍凹陷,中间暗紫色,四周褐色,严重的豆荚上密生黑色霉层。
形态特征
Corynespoiora cassiicola称山扁豆生棒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也可在休闲地的土壤里存活2年以上。多雨和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其发病。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侵染蓖麻、棉花、更豆、黄瓜、菜豆、小豆、辣椒、芝麻、番茄、西瓜等多种作物。
防治方法

  选种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实行3年以上轮作,切忌与寄主植物轮作。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进行秋翻土地,减少菌源: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以用下列杀菌剂: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6%敌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用药液40kg/亩均匀喷施,视病情间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