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大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带病种子直接引起幼苗发病,一般幼苗子叶不显病。当真叶展开后,从真叶叶片基部开始沿叶脉出现大片褪绿斑块,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受害重的幼苗生长矮小,叶皱缩以至枯死。成株期复叶上的病斑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褪绿黄斑,后期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豆荚病斑表面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其内部可见不定形的块状斑,其上可见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全部或大部变白,无光泽,其上黏附—层黄灰色或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
形态特征
Peronospora manschurica称东北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病荚和病叶内越冬。翌年成为初次侵染源。卵孢子越冬后产生游动孢子侵染胚芽,进入生长点,后蔓延至真叶及腋芽形成系统感染。以后病苗、病叶上长出大量孢子囊,随风、雨传播再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再形成孢囊梗和孢子囊,从而进行多次侵染。结荚后,病菌以菌丝侵入到荚内,种子上粘着卵孢子。种子带菌率的高低,田间菌源多少关系到病害能否发生。凡种子带菌率高,大豆连作田菌源多,则病害发生重。凡7—8月份降雨少,干旱年份则发病轻。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大豆田连作,土温低、土壤湿度大,发病重。温度20—22℃和高湿最利病害发展。低温、多雨或阴天、露大发病多且重。种子带菌率高不仅苗期病重,也为成株期发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该菌卵孢子可在病茎、叶上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提倡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中耕除草,将病株残体清除田外销毁以减少菌源,排除积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或3.5%甲霜灵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72.2%霜霉威水剂或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0.3%拌种。

  大豆开花期,喷施下列药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用药液40kg/亩均匀喷施,视病情间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