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大豆炭疽病带病种子相当大部分于出苗前即死于土中,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病菌自子叶侵入幼茎,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子叶受害:在出苗的子叶上有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气候潮湿时,子叶变水浸状,很快萎蔫、脱落。真叶受害: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病斑上生粗糙刺毛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受害:初生红褐色病斑,渐变褐色,最后变灰色,不规则形,上生浓密刺毛状黑点,常包围整个茎。荚受害:荚上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分生孢子盘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种子发霉,暗褐色并皱缩或不能结实。叶柄受害:病斑褐色,不规则形。
形态特征
Glomerellaglycines称大豆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带病种子上或落于田间病株组织内越冬。翌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在潮湿条件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侵染传播。发病适温25一28℃,病菌在12一14℃以下或34—35℃以上不能发育。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容易造成幼苗发病。成株期温暖潮湿条件有利于该菌侵染。东北大豆产区7一9月份,河南7一8月份成株发病,若高温、多雨,炭疽病发生严重:苗期低温,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大豆发芽出土慢,发病就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保证种子不带病菌,合理密植.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越冬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40%福美双·萎锈灵胶悬剂250ml拌100kg种子;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堆闷3一4小时后播种。
在开花后,喷施下列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75%百菌腈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000一2500倍液+80%福美双·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一10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一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600一800倍液,对水50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