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幼苗染病,子叶上生半圆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叶片染病,初生半透明水渍状褪绿小点,后转变为黄色至深褐色多角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叶背后常溢出白色菌脓,干燥后形成有光泽的膜。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枯死大斑,病组织易脱落,病叶呈破碎状,造成下部叶片早期脱落:茎部受害出现水渍状褐色至黑色长条形病斑。豆荚染病,初现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成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集中在豆荚的合缝处。籽粒染病,病斑不规则,褐色,常覆一层菌脓。
形态特征
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称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属细菌。病菌在种子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播种病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病叶上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病菌在未腐烂的病叶上可存活1年,在土壤中不能存活。越冬后病叶上的细菌也可侵染幼苗和成株期叶片,发病后可借风、雨传播,—般从底部叶向上部叶片扩展。结荚后病菌侵入种荚,直接侵害种子。—般种子带菌率高,幼苗发病重。夏、秋季气温低,多雨、多露、多雾天气发病重,暴风雨后可加速病情增长,由于伤口增多,有利于侵入,发病更重。此外,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
发病规律
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调整播期,合理密植,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深翻,减少越冬病源数量。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喷洒,可用下列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40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方法
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调整播期,合理密植,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深翻,减少越冬病源数量。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喷洒,可用下列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40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