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花生疮痂病可为害植株叶片、叶柄、托叶、茎部和果针。病株新抽出的叶片扭曲畸形。初为褪绿色小斑点,后病叶正、背面出现近圆形小斑点,淡黄褐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中部稍下陷。叶背主脉或侧脉上发病,病斑常连生成短条状,锈褐色,表面呈木栓化粗糙。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全叶皱缩、歪扭。叶柄上的病斑卵圆形至短梭形,通常比叶片上的病斑稍大,褐色至红褐色,中部下陷,边缘稍隆起。有的呈典型“火山口”状,斑面龟裂,木栓化粗糙更为明显。茎部发病,病斑与叶柄上病斑相同,但病斑常连合并绕茎扩展。果针症状与叶柄上的相同,但有的肿大变形,荚果发育明显受阻。
形态特征
落花生痴圆孢菌SPhaceloma arachidi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侵染致病。春天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也可靠带菌土壤传播。低温阴雨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地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疮痂病为害状
疮痂病为害状
疮痂病为害状
疮痂病为害叶片
疮痂病为害状
发病地避免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地膜覆盖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烧毁有病的茎叶,并且不能用有病茎叶作为堆肥而施入花生地里。
发病初期喷施下列药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一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一4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一3次。
疮痂病为害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