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花生茎腐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有两个发病高峰,即苗期和结果期:为害子叶、根和茎等部位。种子萌发后即可感病,受害子叶黑褐色,呈干腐状,并可沿子叶柄扩展到茎基部,茎基受害初产生黄褐色、水渍的不规则形病斑,随后变为黑褐色腐烂,病株汁了变黄,萎蔫下垂,数天后即可枯死。茸湿条件下,病部密生黑色突起小点(分生孢子器);干燥时病部皮层紧贴茎秆,髓中空:花生成株期多为害主茎和侧枝的基部,初期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向上向下扩展,造成根、茎基变黑枯死,有时可扩展到茎秆中部,或直接侵染茎秆中部,使病部以上茎秆枯死,病部以下茎秆仍可生长。但最终仍向下扩展造成全枝和整株枯死。病部易折断,地下荚果不实或脱落腐烂。病部密生小黑点。
形态特征
Diplodia gossypina称棉壳色单隔孢或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花生种子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花生茎腐病菌是—种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尤其是从阳光直射和土表高温造成的灼伤侵入,也可直接侵入,但直接侵入潜育期长、发病率低。病菌在田间主要借流水、风雨传播,也可靠人、畜、农具在农事活动中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调运带菌的荚果、种子可使病害远距离传播。河南、山东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的又—次高峰:苗期为最适侵染时期,其次为结果期。—般苗期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比较重。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花生生长后期分枝易被病菌侵染,造成枝条死亡。连作花生地发病重。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低洼积水、砂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发病重。使用花生病株茎蔓饲喂牲畜的粪肥,以及混有病残株未腐烂的土杂肥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茎腐病为害茎基部
茎腐病为害茎基部
茎腐病为害初期
茎腐病为害症状
茎腐病为害症状
茎腐病为害症状
病田可与禾谷类作物和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轻病田轮作1—2年,重病田轮作2—3年。不要与棉花、甘薯及豆类等寄主作物轮作。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翻。施足基肥,追施草木灰,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排灌。
播种前药剂浸种是预防花生茎腐病的有效措施,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药剂浸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倒入50kg种子浸种6—12小时,中间翻动2—3次,使种子把药液吸收;也可用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0.3%—0.5%种子量浸种,或以种子量的0.2%—0.3%掺土拌种。
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喷洒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间隔7—10天再喷1次。或对发病集中的植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从每穴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ml药液,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很好。
茎腐病为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