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头、胸淡褐色;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前翅黄褐色,翅面散布小黑点,内、中、外横线为双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状纹、环状纹和楔状纹清晰,各斑中央暗褐色,边缘为黑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卵黄褐色,半球形,顶部较隆起,底部较平,卵壳表面有纵脊纹16—20条。末龄幼虫体圆筒形,多为淡黄褐色,头部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形纹;后唇基的底边略大于斜边,无颅中沟或仅具—段很短的颅中沟,额区直达颅顶,呈双峰;虫体背面有浅色条纹,但不明显;表皮多皱纹,无微小颗粒;腹部背面有毛片4个,后面2个毛片比前面2个毛片稍大;臀板中央有黄色纵纹,两侧各有1块黄褐色大斑。蛹黄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四节背面前缘中央的小黑点稀少,不明显,第五腹节至第七腹节背面前缘中部深褐色,具6—7排刻点,色浅且较密集;腹面前缘小刻点圆形,5—6 排,两侧较密,中部较稀疏,腹末有尾棘1对。
发病规律
每年发生3—4代,多以5—6龄幼虫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寄主附近土下3—7cm深处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先后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产卵期。5月下旬至6月是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间。10月至翌年3—4月间为第四代(越冬代)幼虫发生期。成虫白天潜伏在作物或杂草近地面处,有较强的趋光性,对糖、醋液有趋性。
越冬代成虫喜趋向大葱和芹菜的花蜜取食,以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面作物根茬、草棒上及多种杂草的叶背上。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共有6龄,初孵幼虫取食棉苗心叶、嫩叶的叶肉,1龄、2龄幼虫为害叶片,被害处咬成小孔或缺刻,有时还咬穿心叶形成小排孔。3龄后的幼虫具有昼伏夜出习性,取食下部叶片。老龄幼虫在表土层3—5cm处作土室化蛹。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气温接近0℃时,幼虫停止取食而进入冬眠。幼虫喜在疏松土壤中越冬,坚硬的土壤中虫量很少。土壤含水率以16.3%为最适宜,降至7.7%的越冬幼虫死亡率为37%—52.7%。高龄幼虫越冬的虫量多,来年春季成虫量就大,为害就重。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受3月、4月份平均气温的影响,高于10℃,成虫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若低于10℃则延迟到5月中旬。
防治方法
同小地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