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棉花角斑病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子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病斑沿脉扩展呈不规则条状,致叶片枯黄脱落。受害轻时,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受害重时,子叶干枯脱落,幼苗枯死。病菌能从子叶叶柄蔓延到幼茎,初呈油渍状斑点,后变黑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绕茎—周。后病斑部分腐烂,收缩变细,棉株向—边弯曲。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黏稠状黄色菌脓,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状。成株期叶片发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迅速扩大呈油渍状斑点。此时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因病斑扩展受到周围叶脉的限制,故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病斑;有时病斑沿主脉发展,呈黑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叶片上病斑多时,棉叶萎垂和脱落。棉铃染病,初生油浸状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褐色至红褐色,病部凹陷,幼铃脱落,成铃受害,成铃部分心室腐烂。部分心室腐烂,纤维略现黄色。病斑可蔓延到铃柄,引起蕾铃脱落。
形态特征
xao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称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属细菌。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及土壤中的病铃等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棉花播种后借雨水飞溅及昆虫携带进行传播和扩散(图7—52)。该病以种子传播为主,种子带菌率6%—24%,在种子内部存活1—2年。病菌主要从气孔侵入,也可从伤口侵入,从胚芽及幼苗先发病。—般现蕾以后,降雨愈多,尤其是暴风雨,病情发展愈快。—般在7—8月病害易流行。角斑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极大的关系。土温在10—15℃时发病很少,27—28℃时发病最重,超过30℃时发病减少。土壤含水量达40%或空气湿度85%以上时,病害发生严重。连作愈久,发病愈重。轻壤土发病率高于重壤土。
防治方法

 

角斑病为害叶片

 

病叶正面

 

角斑病为害叶片症状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及时清除棉田病株残体,集中沤肥或烧毁。精选棉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结合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增施磷、钾肥,提高棉株抗病能力。实行轮作,稻棉轮作最好。提倡采用垄作或高畦,及时中耕,结合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种子处理:硫酸脱绒可减轻病害发生。

  药剂拌种:用1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铸拌种,效果较好。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40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