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苗期发病.棍部及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条纹状,后病斑绕茎—周.弓及茎基部坏死,引起幼苗枯死子叶及幼域真叶受害,病斑多从叶缘开始发生,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大成墨绿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迅速扩展,可蔓延至顶芽及幼嫩心叶,变黑枯死;在天晴干燥时,叶部病斑呈畏水褪绿状,中央灰褐色,最后成不规则形枯斑,叶部发病,子叶易脱落。为害棉铃,多发生于中下部果枝的棉铃上。多从棉铃苞叶下的铃面、铃缝及铃尖等部位开始发生,初生淡褐、淡青至青黑色水渍状病斑,不软腐,后期整个棉铃变为有光亮的青绿至黑褐色病铃,多雨潮湿时,棉铃表面可见一层稀薄白色霜霉状物。
形态特征
Phytophthora boehmeriae称竺麻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在烂铃壳上越冬,是翌年该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在铃壳中可存活3年以上,且有较强耐水能力。当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时,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随雨水溅散或灌溉等传播。随着气温上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夏,至结铃期又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随风雨飞溅到棉铃上进行侵染。田间可进行多次再侵染。铃期多雨、生长旺盛、果枝密集,易发病。下部果枝上的棉铃,及铃龄在30—50天的棉铃最易发病。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棉田潮湿郁闭,棉株伤口多,果枝节位低,后期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疫病为害棉铃
棉铃发霉腐烂
疫病为害棉铃
清洁田园,实行轮作,以减少初始菌源量。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防止贪青徒长。及时去掉空枝、抹赘芽,打老叶;雨后及时开沟排水,中耕松土,合理密植,摘除染病的烂铃。减少农事操作对棉苗、棉铃造成的损伤,及时治虫防病,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8月上中旬,棉花铃期即病害发生初期是防治棉花疫病的关键时期。棉花幼铃期,注意施药预防,可喷施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粉4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暗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棉花铃期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下列药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1次,视病情喷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