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普通花叶病毒病:自苗床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发生。移栽后20天到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打顶后田间病株仍呈上升趋势,但主要在烟杈上显症,为害不大。幼苗被侵染后,新叶的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呈半透明的“明脉症”,迎光透视可见病叶大小叶脉十分清晰,几天后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症”。大田期,烟株受侵染后,首先在心叶上发现“明脉”现象,以后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坏死等典型症状。轻型花叶只在叶片上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叶形不变。重型花叶症状为叶色黄绿相间成相嵌状,深绿色部分出现“泡斑”,叶子边缘逐渐形成缺刻并向下卷曲,叶片皱缩扭曲,有些叶片甚至变细呈带状。早期感病植株矮化,生长停滞,叶片不开片,正常开花但果实种子发育不良。除典型花叶症状外,在旺长期病株中上部叶片还会出现红褐色大坏死斑,称为“花叶灼斑”。烟草普通花叶病的个别株系还可以在烟叶上形成系统花叶的同时,在中下部叶片上产生环斑或坏死斑。早期发病的植株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能发育的蒴果小而皱缩,种子量少且小,多不能发芽。黄瓜花叶病毒病:本病的症状随侵染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不同而有所差异。初期发病,首先在心叶上表现明脉症,叶色浓淡不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严重时,叶片变窄、扭曲,伸直呈拉紧状,表皮茸毛脱落,失去光泽等。早期患病,植株严重矮化,基本无利用价值。大田期的典型症状有:①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形成典型的“花叶症”。②上部叶狭窄、叶柄拉长,叶缘上卷叶尖细长,呈“畸形状”。③有时病叶上出现深绿色的“泡斑”。④中部叶或下部叶可形成“闪电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⑤小叶脉或中脉形成深褐色或褐色坏死。CMV与TMV的症状区别:TMV的病叶边缘时常向下翻卷不伸长,叶面绒毛不脱落,泡斑多而明显,有缺刻;而CMV的叶片,病斑边缘时常向上翻卷,叶基拉长,两侧叶肉几乎消失,叶尖成鼠尾状,叶面绒毛脱落,泡斑相对较少,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状。马铃薯Y 病毒病:由于病毒株系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发病初期,新叶上表现明脉现象,此后由于病毒株系不同,引起的症状也有差异。要有脉带花叶型、脉斑型和褪绿斑点型。脉带型:在烟株上部叶片呈黄绿花叶斑驳,脉间色浅,叶脉两侧深绿,形成明显的脉带,严重时出现卷叶或灼斑,叶片成熟不正常,色泽不均,品质下降,烟株矮化。脉斑型:下部叶片发病,叶片黄褐,主侧脉从叶基开始呈灰黑或红褐色坏死,叶柄脆,摘下可见维管束变褐,茎秆上出现红褐或黑色坏死条纹。褪绿斑点型:初期与脉带型相似,但上部叶片出现褪绿斑点.后中下部叶产生褐色或白色小坏死斑,病斑不规则,严重时整叶斑点密集,形成穿孔或脱落。蚀纹病毒病:苗床和大田期均可发生,一般前期不表现症状。旺长期症状才显现出来,打顶后病情发展趋缓。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小斑点,后形成白色条纹或多角形病斑,常沿叶脉扩展,脉间出现多角形不规则的小坏死斑,后期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致叶枯焦脱落或残留叶脉而形成枯焦条纹状,支脉变黑而卷曲,整个叶片毁坏。茎部受害呈现干枯条纹,髓部组织枯死。烟株染上此病毒后,经1周即可传到生长点,并在其上产生条状的枯死斑。
形态特征
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TMV)称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属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her mosaic virus(CMV)称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
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称马铃薯Y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
蚀纹病毒病:Tohacco etch virus(TEV),称烟草蚀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呈稍曲的线状,含单链RNA。
发病规律
普通花叶病毒病:自苗床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发生,移栽后20天到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打顶后田间病株仍呈上升趋势,但主要在烟杈上显症。苗期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土杂肥带毒、种子中混杂病杂体、风及人为操作、带病的其他寄主。幼苗发病后,通过摩擦使叶片产生微小伤口引起再侵染(图16—31)。主要发生在苗床期至大田现蕾期。大田发病主要来源于病苗、病土及其他带毒植物等,通过农事活动造成病毒侵入发病。普通花叶病侵手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传染整株。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主要靠病汁液接触传染,在已烤烟叶、病残体、马铃薯等其他寄主植物上都能存活。该病发生流行的条件:品种的抗病性丧失,感病品种面积增大。移栽后气温变化大,烟株根系发育不良。施肥不足,地力瘠薄,管理不当。连作或与茄科植物套种使毒源增多,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蚀纹病毒病为害症状
叶片发病症状
黄瓜花叶病毒病为害症状
烟草病毒病为害症状
蚀纹病毒病为害症状
叶片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症状
黄瓜花叶病毒病为害叶片
普通花叶病毒病为害状
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注意高抗品种的选育。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间苗、定苗前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操作时先管理好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实行轮作,不与茄科植物间、套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将已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中,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移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叶病,要及时追施速效肥、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病害。
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或用0.1%硝酸银或0.1%一0.2%硫酸锌、0.1%磷酸三钠液浸种1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用下列药剂:24%混脂酸·铜(混合脂肪酸·碱式硫酸铜)水乳剂600倍液;3.95%三氮唑核苷水剂5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150—200ml/亩;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60—250ml/亩;0.5%香菇多糖水剂150—200ml/亩;10.001%羟烯腺嘌呤·盐酸吗啉胍水剂180—250ml/亩;10%混合脂肪酸水剂400—800ml/亩;24%混合脂肪酸·硫酸铜水乳剂83—125ml/亩;1%氨基寡糖素水剂300—500ml/亩;18%丙多·吗琳胍(丙硫多菌灵·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00一150g/亩;2%宁南霉素水剂300—400ml/亩;22%烯·羟·硫酸铜(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硫酸铜)可湿性粉剂160—180留亩;3%邻甲氧基酚·愈创木酚可溶性液剂75—100ml/亩;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ml/亩;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150—200ml/亩;31%三氮哩核苷·吗啉胍可溶性粉剂25—5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间隔7—10天1次,共喷施4次。采收前14天停止用药。
叶片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