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避免播量过高,造成田间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小麦播种期,可以通过拌种控制麦田病源基数。可选用下列杀菌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的0.2%-0.3%(有效成分)拌种,兼治条锈病、纹枯病等;11%三哩酮 · 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5-600g/1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33%多菌灵 ·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6一99g/100kg种子;1.5%三唑醇悬浮种衣剂30一45g/100kg种子拌种;2%戊唑醇湿拌种剂150一200/100kg种子拌种。用药剂对适量水,加入种子均匀搅拌,拌种后应及时播种,堆闷时间过长影响发芽和出苗。
小麦苗期,白粉病发病前期与发病初期,用下列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25-250g/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12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
小麦孕穗末期至抽穗期,白粉病发生为害较多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下列药剂:32%烯唑醇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90g/亩;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80-100ml/亩60%硫磺 · 三唑酮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g/亩;20%腈菌唑 ·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50g/亩;20%甲基硫菌灵 ·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100g亩;38%多菌灵 · 三唑酮 ·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8-117g/亩;30%多菌灵 ·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亩,对水50-60kg均匀喷雾。
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白粉病发生较普遍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可用下列杀菌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g/亩;5%烯肟菌胺乳油50—100g/亩;250/L戊唑醇水乳剂24—30ml/亩;25%咪鲜胺乳油50—60ml/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37g/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15g/亩;12.5%粉唑醇悬浮剂30—60ml/亩;30%醚菌酯悬浮剂30—40ml/亩;25%丙环唑乳油25—35ml/亩,对水30-40kg均匀喷雾,均匀喷施,间隔7天再喷1次。
在小麦灌浆期,白粉病大面积发生为害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不好将严重地影响小麦产量。可以用下列杀菌剂品种:12%腈菌 · 酮(腈菌唑 · 三唑酮)乳油25—30ml/亩;15%烯唑 · 三唑酮(烯唑醇 · 三唑酮)乳油40—50ml/亩;15%井冈霉素 ·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30g/亩;30%苯醚甲环唑 · 丙环唑乳油15—20ml/亩,对水30—40kg,用药液40kg/亩喷雾,可有效控制为害。
如小麦白粉病与蚜虫混合发生时,应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可以用下列药剂:15%吡虫琳 ·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亩;60%吡虫琳·硫磺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100g/亩。
小麦白粉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