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在玉米生育后期发生较重。症状以茎秆和果穗最为明显。茎秆被害,多在植株近基部4—5节或病穗附近的茎秆节间产生褐色、紫红色或黑褐色的斑块,叶鞘和茎秆之间常有白色菌丝相连。严重时病节髓部碎裂,组织腐败,极易倒折。果穗被害,病穗一般成熟早,僵化变轻,病果穗和苞叶之间充满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和果穗粘连,不易剥离。剥去苞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皱缩,呈暗褐色或污浊状,失去光泽,粒间常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体,穗轴松软变轻,易于折断破裂。严重时,籽粒基部甚至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许多小黑点。穗轴和护颖上也常生许多小黑点,这些症状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病穗与苞叶之间也长满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与果穗粘连,不易剥离。
形态特征
Stenocarpella maydis 称玉米狭壳柱孢,S.macrospora称大孢狭壳柱孢,Doplsdia frum-enti称干腐色二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病株残体上越冬。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条件适宜产生大量的分生袍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发病:玉米开花时其叶鞘变松,在器孢子即随同花粉落入叶鞘内,萌发后从叶鞘侵入,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及果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种子带菌,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条件下,侵染和发病高峰期出现在果穗成熟期及以后阶段,延迟收获会加重发病。玉米成熟期连续降雨,特别是早期干旱,吐丝后2—3周又遇高温多湿天气,病害更易流行。玉米生长前期遇有高温干旱,气温28—30℃,雌穗吐丝后半个月内遇有多雨天气有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

 

  病区的玉米种子、穗轴、茎秆和苞叶等严禁外运。无病区要加强检疫,防止该病传入。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重病区实行23年的大面积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及时烧毁,以减少菌源。发病秸秆在第2年雨季以前作燃料烧掉,秋季深翻土壤,以控制发病:注意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均可减轻发病。

  播前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抽穗期发病初,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5%丙环唑引乳油2000倍液,重点喷果穗和下部苹叶,间隔710l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