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根和茎基部受害严重的植株从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叶片表现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病株的果穗往往下垂,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叶片受害:症状有青枯、黄枯和青黄枯3种。如在发病期遇到雨后高温,蒸腾作用较大,因根系及茎基受病害,使水分吸收运输功能减弱,从而导致植株叶片迅速枯死,全株呈青枯症状。如发病期没有明显雨后高温,蒸腾作用缓慢,在水分供应不足情况下叶片由下而上缓慢失水,逐步枯死,呈黄枯症状。如病程发展速度突然由慢转快则表现青黄枯。
形态特征
  病原包括腐霉菌和镰刀菌两大类:   ①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称瓜果腐霉和Pythium inflatum称肿囊腐霉及Pythium graminicola称禾生腐霉菌,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②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称禾谷镰孢,F.moniliforme称串珠镰刀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有性世代为Gibberellszeae称玉蜀黍赤霉;串珠镰孢有性世代为G..fujikuroi称藤仓赤霉,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该病是土传病害,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产生子囊壳,翌年3月中旬释放的子囊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串珠镰刀菌在高湿时不发病,而腐霉菌只在高湿条件下才发病。土壤质地黏重,地势低洼、透水性差,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发病重。栽植过密及连作地发病重。底肥不足,氮肥偏多致使植株的机械性能降低,对病菌的侵染及扩展也有利。
防治方法

  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底肥农家肥及钾肥、硅肥。平整土地,及时排除积水,合理密植,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扩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间作面积;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

  种子处理,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播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300包衣。

  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根茎,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