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在玉米上均引起系统症状。病叶淡绿至淡黄色或苍白色,紫色条纹和条斑,湿度高时在叶背面形成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无性繁殖体游动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以后条纹和条斑颜色逐渐加深变褐,组织坏死。幼苗染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株不能正常抽穗。果穗雄花畸形。
形态特征
  Peronosclerospora spp.称指霜霉,有4种:Peronosclerospora maydis称玉米指霜霉,P.philiPinesis称菲律宾指霜霉,P.sachari称甘蔗指霜霉,P.Sorghi称高粱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以病株残体内和落入土中的卵孢子、种子内潜伏的菌丝体及杂草寄主上的游动孢子囊越冬。卵孢子经过两个生长季仍具致病力,在干燥条件下能保持发芽力长达14年之久,随玉米材料包装物传入无病区引起发病。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病菌常以游动孢子囊萌发形成的芽管或以菌丝从气孔侵入玉米叶片,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经过叶鞘进入茎秆,在茎端寄生,再发展到嫩叶上。生长季病株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反溅进行再侵染。高湿,特别是降雨和结露是影响发病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85%以上,夜间结露或有降雨有利于游动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高发病重。重茬连作,造成病菌积累发病重。发病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通常马齿种比硬粒种抗病。
防治方法

 

 

 

 

 

  玉米霜霉病是我国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控制疫区种子外流。生长季注意田间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采取根绝措施。在霜霉病发生区,应加速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注意采取轮作倒茬、深耕灭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除草等栽培措施减轻为害。

  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有较好防病作用。

  在田间于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喷2次,也可获得较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