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常见的地老虎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为害玉米最为普遍而严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十分广泛,除水稻等少数水生植物外,几乎对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为害,特别是玉米、棉花、豆类、芝麻、烟草及蔬菜受害严重,作物受害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玉米幼苗被害,形成缺苗、缺窝,往往需要多次补苗,严重的甚至改种,费工费时,还要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为暗褐色的蛾,体长17—23mm,翅展(两翅伸展开的长度)40—45mm;前翅黑褐色,中部有一条圆形的环状纹和一个肾状纹,肾状纹外方,有一个三角形的楔状纹,后翅灰白色,边缘褐色,翅脉黄褐色,明显。卵,半球形,表面有许多纵横的隆起线,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幼虫体暗褐色,表皮粗糙,密生大小不同的颗粒,腹部第一节至第八节背面,每节有4个毛瘤,前两个显著小于后两个,身体末端有比较坚硬的臂板,为黄褐色,上有黑褐色纵带两条。蛹,纺锤形,红褐色,腹部末端有一对毛刺。
发病规律
一年发生4—5代(高寒地区2—3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在黄淮流域不能越冬,越冬代成虫从南方迁入,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成虫,夜间活动,喜糖蜜,有趋光性,迁飞能力很强,多趋向在杂草上产卵,一头雌蛾产卵千粒左右,卵粒分散或数粒集成一小块排成一条线。卵经过5—7天孵化。幼虫,一般6龄,幼龄时,昼夜均在叶片上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针孔状花叶,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3龄以后,昼伏土中,夜出活动,或大块咬食叶片,或咬食幼茎基部,或从根茎处蛀入嫩茎中取食;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大,为害猖獗。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故能造成大量缺苗。幼虫老熟入土化蛹。高温不利于发生,阴凉潮湿、田间覆盖度大、杂草丛生、土壤湿度大、虫量就多,为害加重,砂壤土,黏壤土发生重,砂质土发生为害轻。
防治方法

  清除田间和地边杂草,可以消灭部分虫卵和害虫。移栽适龄壮苗,防止幼龄幼虫为害。诱杀防治,在成虫始发期用糖醋液和黑光灯诱杀成虫。

  掌握幼虫3龄前,幼苗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时,可用下列药剂:75%辛硫磷乳油1L/亩对水少量,喷拌细土250—350kg,每亩用15—20kg药土,撒施于玉米幼苗基部。

 

【推荐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