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
你好,请 登录 | 注册
危害症状
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和苞叶,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为害苞叶,症状同茎秆。
形态特征
Rhizoctonia 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形成病斑后,病原气生菌丝伸长,向上部叶鞘发展,病原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秆,形成下陷的黑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也可长出担孢子,担孢子可借风力传播侵染。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最重。一般而言,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发生时间长,病情较重。温度20—30℃,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病情发展快。玉米连作、播种过密、施氮过多,发病重。玉米单作比间作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纹枯病为害症状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处理。秋季深翻土地,使遗落在土表的菌核埋入土中,加速腐烂,使其丧失活力,减少田间有效菌源基数。同时,在玉米心叶期或发病初期,结合田间农事操作,摘除病株下部的叶片和叶鞘,可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

  选用抗病品种。在纹枯病发生区,可根据本地玉米品种和病害发生情况,开展品种抗性鉴定和加强抗病育种工作,培育和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良品种,是控制玉米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一项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

  合理密植,宽窄行栽培,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对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施肥方面,避免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对地势低洼的田块,搞好清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对历年纹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要进行合理轮作。

  种子处理,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住2%、20%浸种灵乳油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2%戊哩醇湿拌种剂100—150g/100kg种子拌种,25%三唑醇种子处理干粉剂120-180g/100kg种子拌种,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300g/l00kg种子浸。

纹枯病为害症状

  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在玉米拔节期,结合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40%多菌灵悬浮剂80—150ml/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9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g/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50kg均匀喷施。

  在玉米苗期至抽雄期,田间发病时及时施药防治,可用下列药剂防治: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亩;23%噻氟菌胺悬浮剂14—25ml/亩;24%噻酰菌胺悬浮剂12—20ml/亩;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65—85g/亩;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00—125g/亩;25%邻酰胺悬浮剂200—320g/亩;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25%嘧菌酯悬浮剂60—90ml/亩;25%苯醚甲环唑乳油15—30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6—32g/亩;25%丙环唑乳油30—40ml/亩;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5%有效霉素水剂100—150ml/亩;25%戊菌隆可湿性粉剂50—67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重点喷施玉米基部。

 

【推荐用药】

……